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由多堆柄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在南方玉米周年种植区越冬,夏季随气流和风雨由南向北以夏孢子长距离传播,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严重时也可侵染苞叶和雄穗。最适发病温度为24—28℃,且田间相对湿度高时流行迅速。近期大风、阴雨天气极其适合南方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各镇街要加强监测,科学指导适时防治,避免出现大面积流行危害。
一、为害症状
玉米南方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受害叶片两面产生大量的孢子堆,症状与普通锈病相似,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病原菌夏孢子堆。南方锈病孢子堆一般为橘黄色、深黄色,少有铁锈色;普通锈病孢子堆为黄褐到红棕色,红棕色为主。一般情况下,普通锈病的孢子堆较大,可多个连成片状,孢子堆表面可见开裂的表皮组织;南方锈病的孢子堆较小,多独立。
二、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选用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环唑、醚菌酯·氟环唑、嘧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戊唑醇等药剂,按照标签推荐使用剂量叶面喷雾防治,视发病严重度、气候因素,隔7—10天再次施药防治。施药时可添加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或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噻苯隆、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植株恢复生长,提高抗病、抗倒伏、抗逆能力。建议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力量,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施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遇风力大于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应停止施药。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开喷雾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