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首页 > 推广动态 > 正文
建湖县克难求进持续推进犁耕深翻工作
时间:2021-11-15 来源:建湖县农机推广站 张亚飞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关闭本页

黝黑的泥土伴随着拖拉机阵阵轰鸣声翻转出来,就像一颗颗黑色的珍珠从贝壳中脱而出,犁耕深翻工作在建湖县时隔数十年之后再次登上大地的舞台。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主推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深度和均匀度、减少耕作土壤层秸秆比例、有效蓄水保墒、恢复提升耕地地力、促进后茬作物壮苗早发和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省厅开展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作业实施指导意见精神,建湖县今年犁耕深翻还田任务为4万亩,截止11月15日,我县已经完成犁耕深翻作业面积近3,有望一周内完成。

一、加强政策支持,做好引导示范

我县积极推广犁耕深翻还田技术,在政策层面上,我们出台了《生态型犁耕深翻秸秆还田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以实际规模种植大户为主体、秋季作业为重点,鼓励整村、整镇推进。符合条件的主体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申报作业补助计划,按照申报先后顺序确定项目实施主体。直接补助给作业组织(机手)的条件:①作业费不高于财政补助犁耕深翻作业费用,不再向农民收费;②作业面积全部实现智能监测;③通过公开公平的市场化手段确定受益对象,由实施方和服务方协商后双方签订服务协议等方式确定。补助给机手原则上单台农机享受补助面积不得超过3000亩。方案中还严格制定了项目实施的内容和计划安排,并且提供了适宜的技术路线,成立了技术领导小组,在省级资金补助40元的基础上,整合资金再增加补助20元,合计每亩补助60元,强势推动了犁耕深翻工作的落实。全县秋季共计申报计划作业主体86个,服务主体55个,签订作业协议59份,为后期犁耕深翻工作的具体实施做了充足准备。

二、强化技术支撑,做好机具选型

我县土壤以重油黏土为主,数十年以来没有大范围进行犁耕深翻作业,近十年一直推广应用的是秸秆切碎旋耕还田,土壤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情况比较严重,今年制定的深翻深度在18-20cm左右即可,不宜过深。在机具选型方面,我们举行了两次现场演示会,分别演示了圆盘犁、铧式犁、普通液压翻转犁和智能灭茬翻转犁等犁具,相比而言,铧式犁工作深度深,翻土性能好,对杂草、残茬的切碎能力差,但覆盖埋茬性能好。耕翻晒垡后进行整地作业即可播种;而圆盘犁具有碎土性能好、通过能力强、生产效率高、油耗低等优点,但是会出现埋茬效果不理想的现象。结合机具的价格和各个乡镇土壤墒情,全县机具选型基本以铧式犁和液压翻转犁为主,部分地区采用了圆盘犁作业。

根据省厅的文件精神,我县全面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监测,9月24日的培训现场演示会的会场,我们让省定的三家智能检测设备给全县申报作业的机手做了推介,机手们分别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做了投票,确定河北信翔电子邮箱公司作为我县犁耕深翻智能检测设备的供应厂家。有了智能检测设备的加持,再加上第三方核查,两者相结合,提高补助面积的精准度和公信力。

三、坚持实事求是,做到阳光操作

我县出台了《建湖县2021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和综合利用考核奖补办法》文件,按照文件要求,我们认真做好政策告知、确认公示、县级第三方核查、资金兑付、监督检查等“规定动作”。强化“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核查”机制。镇级政府对申报作业面积的准确性负主要责任。作业面积必须以地力保护、承包合同、确权登记或其他具有权威性确定的面积为准,智能检测面积大于权威性确定面积的,以具有权威性确定的面积为准。较大作业面积的实际种植户在申报时必须附相关证明材料。有临时土地转让的,以双方协议确定受益方。

四、克难求进,确保完成任务

今年秋收前遇到连阴雨,水稻倒伏和田间积水问题较重。“田块太烂,机器根本下不去”、“田块犁的不像样了,人家还怎么整地播种”、“拖拉机都陷进去五六十公分了,智能检测设备根本检测不出真正深度”,随着秋收秋种的开始,这样的抱怨每天都要接到许多,乡镇的农机人员和大户都徘徊在耕与不耕的边缘。这样的情况,向领导汇报之后,领导也做出了坚定不移的指示:坚决完成这项沃土工程!这个时候就是展现我们农机人风采的时候,我们紧急又召开了一次现场演示会,找来了技术经验最丰富的机手现场作业并且介绍作业注意点,农机科技志愿者大力宣传犁耕深翻还田的好处,并且对申报的实施主体做了的调整,在相对墒情好的地方大面积推广,相对墒情不太好的地方,坚持宁迟勿烂的原则,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以较高的技术到位率执行下去,认真打造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技术推广应用样板,全力发挥这一技术的提高土壤肥力和增产优势,能让农民“看得见”“学得到”“真受益”,通过对试点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形成本地生态型犁耕深翻集成装备与技术作业路线,从而推进我县秸秆机械化还田高质量发展。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2007-2018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主办: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苏ICP备190016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