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首页 > 推广动态 > 正文
“新农人”陈益飞:在希望的田野上念好“种粮经”
时间:2023-12-11 来源:如皋日报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关闭本页
“小麦种好了以后,机器在路上行驶,留下的泥巴你们一定要清理掉,防止路过的人摔倒。”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江镇的如皋市一苇家庭农场时,负责人陈益飞正一边忙着烘干水稻,一边叮嘱工人注意道路安全。


今年39岁的陈益飞大学毕业后,在苏州上了一年班,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如皋从事粮食种植,成为一名“新农人”。
谈及返乡种地的原因,陈益飞告诉记者,一方面,考虑到父母承包土地种田很辛苦,想回来帮助他们;另一方面,看到国家对粮食安全、农业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让他坚定了做“新农人”的决心。
“一开始回来,一头雾水。家里的工人也不服管,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摸清里面的门道,做出一番事业。”陈益飞说。为了尽快上手,他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逐渐掌握了各类种植技巧。现在,陈益飞已成为一名“土专家”。

图片


逐渐上手的陈益飞,选择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并于2015年成立了如皋市一苇家庭农场。“要想增加收入,就必须提高机械化程度。”于是,陈益飞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等机器10多台,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
“最近可忙了,又要种小麦,又要烘干水稻,还好有机械充当‘小助理’。”跟随陈益飞,记者来到他承包的一处农田里。只见工人正驾驶着新型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来回穿梭,旋耕、施肥、播种、覆土平整一次性完成。“以前种小麦,要施肥、犁地,现在一次性全部完成,真方便。”陈益飞感慨道。

图片


陈益飞有自己的“种粮经”。他告诉记者,粮食收成好不好,关键在于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陈益飞每年都选择种植主推品种,产量高、品质优、价格好。他还坚持绿色种植,科学合理用药,既高效又降低农药残留,还大大节约成本。
随着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陈益飞投资建设了粮食烘干中心,保证粮食收割后能及时脱粒、筛选、烘干、储存,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收购+烘干+销售”一条龙服务。

图片

如今,如皋市一苇家庭农场种植面积7000余亩,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还常年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6人。“农场刚成立的时候,我就来了,现在已经成了管理者,一年工资十几万元,普通工人一年也能赚五六万元。”工人陈志宏说。
对于未来,陈益飞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我会把农场发展好,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农业之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2007-2018 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主办: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苏ICP备190016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