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在如东县长沙镇的广袤滩涂上,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滩涂贝类采捕作业“文蛤收获战”: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两款不同型号的滩涂贝类采捕机械——淳泰1300型和贝牧10BCZ-65A型自走式滩涂贝类采捕机蓄势待发,在牧场内展开了一场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掘金”较量。
只见淳泰1300型采捕机的铲齿犹如巨齿鲨般铲挖出带有文蛤的泥沙,经过传输带和清洗装置后,文蛤们纷纷“现身”,随后在机器尾部的振动筛经过筛选,较大的文蛤便落入收集筐中;而另一边,贝牧10BCZ-65A型采捕机则采用铲板式挖掘,将文蛤与泥沙一同挖起,经过同样的传输、清洗、筛分流程,也将一颗颗饱满的文蛤收入筐中。
这些新鲜出土的文蛤,将第一时间被运往市场,为市民们的餐桌增添来自海洋的美味。
如东长沙镇被誉为“中国海鲜之乡”,文蛤更是当地的特色产品,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在传统滩涂采贝作业中,渔民们需要下到旱滩、徒手使用耙子工具进行采收,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机器换人”的推行,则让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升级后的采捕机安装了智能导航和监测设备,能够自动规划路径,实时监测作业面积、作业时间、作业效率和作业深度,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滩涂作业渔民的用工数量。
“现在,1台滩涂贝类采捕机的作业效率相当于10名熟练工人,而且使用成本低、采捕效率高。”如东县长沙镇三联滩涂养殖公司的文蛤养殖基地负责人感慨道。随着一代采收人的老去,文蛤采收行业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问题。而“机器换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长沙镇拥有滩涂面积31万亩,海岸线全长24公里,文蛤养殖面积达2.4万亩,年产文蛤约2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人民币。滩涂贝类采捕机具的应用,不仅扩大了文蛤养殖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将沿海滩涂资源之“势”转化为产业之“能”,推动近海养殖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渔民们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今年以来,我市农机化开始向海洋养殖领域进发。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携手省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实施了江苏省现代农机装备与示范推广项目——基于保持生态的滩涂贝类采捕机械示范应用(NJ2023-35)。经过多轮现场作业试验和升级改造,这两款采捕机已经通过了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正式投入生产使用,文蛤采捕也正逐渐步入“机器换人”采捕新时代。